狗,相信我们都见过。
不管你见过没见过,反正我是每天都能看到。
甚至我还见过不少人在家中养着属于自己的宠物狗,有时走在大街小巷也能看见各种不同品种的狗,金毛、拉布拉多、二哈、泰迪……
但是有一种狗,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,它就是本篇文章标题中提到的“导盲犬”。
(导盲犬并非是一个品种,而是类似金毛、拉布拉多这类犬种受过特殊训练之后的才叫导盲犬)
看到上面这句话,先别急着反驳,不信的话来看一组数据。
在电影《小Q》的相关资料,有这样一句话:“全国约万盲人,导盲犬却不到只。”
可能很多人还理解不了只导盲犬到底多稀有,那么给大家举个例子看一下: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得知,现存野生大熊猫只,圈养数量是只,总数不过只的大熊猫可是当之无愧的国宝。
那么全国仅有不到只的导盲犬又是什么概念呢?
(反正我是没见过)
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讲,只要能买得起动物园的门票,想看大熊猫甚至是拍个照都不成问题,可是如果你想要与导盲犬合个影,可不光是有钱就能做得到的事情。
但是,数量如此稀少的导盲犬,待遇上却处处受到限制。
在查询关于导盲犬的相关资料以及规定之后,才发现导盲犬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依然是一种普通的狗,作为盲人的第二双眼睛,它们将一生奉献在工作岗位上,但待遇却并未比普通的犬类高多少。
注意关键词:第二双眼睛、工作岗位以及待遇。
这些关键词都在电影《小Q》中得到体现。
友情提醒:为了避免在电影上映前剧透,下文会尽量避开电影《小Q》的主线剧情。
通过电影《小Q》得知,导盲犬的一生被规划的明明白白。
它们在出生之后能呆在母亲身边的时间非常短暂,往往不到2个月就要离开家庭被送去培训,开始独自踏上“狗生的旅途”。
但是在培训之前,导盲犬仍然需要在寄养家庭培养与人类之间的感情,这段时期也是导盲犬无忧无虑的一段快乐时光。
之后它就要被送到培训基地培训,直到通过培训才可以走上工作岗位,成为一名合格的导盲犬。
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原生家庭、寄养家庭、培养基地、工作岗位,“狗生”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。
而小Q作为一部电影的主角,自然在很多地方都被戏剧化了,但是这些戏剧化的剧情,却让观众看到了一只导盲犬也是懂人性的。
能听懂主人指令去做事的小Q,更像是一个尚未长大的孩子。
电影《小Q》的整个观影过程带给我的体验就像是荧屏上的小Q并不是一条狗,而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。
而实际上也确实是如此,小Q除了不能与人一起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之外,它要比人更加忠诚于它的工作岗位。
电影《小Q》的剧情进展显得非常平凡,但正是这种平凡的叙事方式,才一步步的将观众的情感推到高潮。
观影时你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剧情一起将感情投入到小Q的身上,就像是自己拥有了一条导盲犬一样,看着他成长、玩耍、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又逐渐老去,在近两个小时的电影结束时,观众的感情也被一生忠于工作岗位的小Q彻底引燃。
看完《小Q》之后,这部电影相当感人而又催泪当然是没问题的,有问题的依然还是电影背后想要呈现的关于导盲犬的问题。
就像是前文所说的那样,导盲犬一生都忠于工作岗位,但是待遇却与一般的宠物没什么区别。
在看完电影之后,出于对导盲犬现状的关心,我查询了关于导盲犬的相关资料与规定。
在8年之前,很多地方依然是采用一刀切的规定,不允许宠物进地铁、上公交、去超市,而导盲犬也就自然被归类到宠物里了。
不过在一些人的努力下,8年通过的《残疾人保障法》规定盲人可以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。
但是,规定与认知发生了偏差,毕竟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,公共场合是禁止宠物出入的,于是很多地方包括公交车、超市甚至是公园等公共场合想要让导盲犬进入依然是“难于上青天”。
(科普:导盲犬≠宠物,导盲犬是工作犬的一种,不会吵闹,也不会随地大小便,更不会攻击他人)
这也是为什么电影《小Q》宣传时,一直在强调流完眼泪要记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