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动物,加之今年又是狗年,所以大街上随处可见各种展示狗的形象的吉祥装饰物。
在中国历史上,从来不乏“爱狗人士”,他们中也有人通过艺术来表达对于狗的喜爱,看着文物上这些流传至今的古代“名犬”,您是否会与古人产生一丝共鸣呢?
汉代随葬陶狗
天回山东汉崖墓出土陶狗
先秦时代的文物中,狗的艺术形象不是很多见,而到了汉代,随葬品中的陶狗突然间变得异常丰富,这些陶狗在陕西、河南、山东、四川等地的汉墓,特别是东汉墓中大量出土,其形象可爱程度不同于一般家畜。
对于这种现象,有学者认为:汉时由于*局相对稳定,经济长足发展,所以到了东汉时期,狗的用途发生巨大改变,由取肉食用的家畜逐渐变为看家护院的伙伴或者宠物。
汉代随葬陶狗形象生动、憨态可掬,有一种被网友戏称为“哮天犬”的陶狗在全国各地多有发现,陕西历史博物馆亦有收藏。
这种“哮天犬”一般高约30厘米,施绿釉或无釉,其头部较大,身体短小,四肢也很短,尾巴卷曲,两只耳朵弯曲向前,双目圆睁怒视前方,张嘴朝天狂吠,犬齿外露略显凶猛。
据学者推测,这种狗就是我国汉代中原地区比较常见的犬只,类似于现在的中华田园犬。
目前国内考古发现,所见较为奇特的汉代随葬陶狗,年出土于成都天回山东汉崖墓,现藏于四川博物院。该陶狗高约74厘米,嘴角下垂成囊状,前腿直立,后腿卷伏,耳朵高耸,尾巴短小。这只陶狗十分写实,看上去威风凛凛,许多参观者都惊呼:“这不是国际热门名犬——卡斯罗犬吗?”
事实上,学界普遍认为这只陶狗应该取材于重庆犬,这种狗驯养于川渝地区,虽然算不上世界名犬,但其早在汉代就已出现,真是非常古老的犬种。
《簪花仕女图》上的“拂秣狗”
鉴赏课堂